ila's Recommendation Series - foobar2000 Professional
上次写的ila's RS foobar2000 Beginner,褒贬不一,有人说太复杂,瞅这篇幅就头大,有人则推着我说要看Professional,所以吸取教训,决定以后的Beginner拼命往简里写,多介绍易用性,而Professional死命往繁里写,尽量让软件的全貌展现出来。毕竟,读者的基础参差不齐,对软件应用的兴趣也高低各异。
Andy大叔说我在推广盗版软件,非也非也,foobar是免费开源软件,受GPL版权保护(英文注释、中文注释),任意复制,修改都八搭嘎~用假钞的一句话:伐得嘎,自要侬开心。
好了,切入正题,foobar2000乃茫茫宇宙中最强力的Audio Player,不用对不起作者,对不起党,对不起人民,最重要的是对不起我 :)
上次的Beginner仅仅介绍了foobar的简单易用性,只涉及到播放的环节,关于界面自定义,格式自由转换,优化音质一点没提及。
在进行Professional教程以前,先要做些准备工作,去下载这些:
APE Input:点击下载
Kernel Streaming Output:点击下载
Lame Encode:点击进入 挑个版本最高的下
将APE Input和Kernel Streaming解压至foobar2000目录下的components(此目录已存在),我的目录是
D:\Program Files\foobar2000\components
大家视情况定。
Lame Encode解压到foobar2000目录下的lame(不存在,需创建)。
为何要这样捏?其实foobar2000只是一坨核心,它需要其他插件的支持才能发挥最强效用。这点和Firefox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APE Input是让foobar支持播放APE格式;Kernel Streaming,核心数据流,好处后面说;Lame Encode用来转换CD、APE、FLAC到最佳编码的MP3。
好,先从大家都关心的格式转换方面着手。
打开foobar2000,按Ctrl+P,转到Tool的Converter
上图可以看到,转换格式后文件名的输出公式,这里要提一点,foobar中的高级功能大量运用了函数:
Single tracks: %tracknumber% %title%
这里的"%"是函数的开头结尾,表示这中间的是一个函数,tracknumber是音频文件属性中的曲目编号,title是标题。即,转换后的文件名会继承源文件属性中的一些信息,这样的好处是省去转换后的大量改名工作。
下面的Album images和Previews是专辑属性的和预览所转换曲目属性的效果,和Single tracks一样原理。
下面一个框Encoding presets,意为编码预设,即预先设置好你想转换成什么格式。一般总转成MP3咯~
这里推荐大家用Lame编码,目前最成熟的MP3动态比特率码,点右边的Edit,设成190kbps,OK。
190kbps的Lame VBR(动态比特率)是我个人认为佳容质比率,从APE(一种无损压缩格式)转到MP3,用高档点的耳机也基本听不出差别,其转换后的体积也能被大众所接受,一首歌大概5-6M。
注:从音源方面来说,CD是最完美的,不过体积太大,从CD上抓下来一首普通的曲子,大约要50-60M,不方便保存,因此有人发明了APE和FLAC格式,能将CD体积压掉一半的格式,音质完全无损,只是在播放中一边解码,一边放,因此占用一定量的CPU占有率,不过对于50%的体积来说,还是划得来。至于MP3则是一种破坏性的压缩格式,它将人耳听不到的频率波段全部切除,再根据人类心理曲线进行压缩,所以一般人听不出差别,体积则只有CD的1/10,网络传输也极其方便,因此广受欢迎。而WMA,完全被foobar作者视作无物。具体原因不太清楚,不过基本也就脱离不了WMA的编码质量低和Microsoft的作风问题。以至于0.9正式版也不支持WMA,不过后来群众呼声太高,最终作者于0.9.2的beta中加入对WMA的支持,所以如果你想用foobar播放WMA,请将此软件升级至Lastest Version。
由于本人硬盘容量有限,所以只有部分最爱才用APE储存,如:Linkin Park、Secret Garden、Hilary Stagg……其他都是MP3 Lame VBR 190kbps。
嘿嘿,貌似又说太多了,下面一个框Output bit depth,这是无损压缩用的东东,我没有深入研究过,因为还没有条件玩太高档的东西。在没钱买Sennheiser HD Series之前,一切都是空谈,也就不多介绍了。
好了,Save All then Close。
格式转换的主要步骤:用任意你知道的方法把要转换的源文件列表拉到foobar,可以是CD、WAV、APE、FLAC,当然也可以是高比特率的MP3。这里要说明一点,MP3转成APE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举动,它并不会使音质变好,因为MP3本身就是残疾儿童,怎么化妆,装假肢,还是残疾。只有CD转APE,才是正道。
好了以后成我这样,选中你想转换的曲目,可以用Ctrl和Shift辅助,用法和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的方式一样,右击Converter,这里有几个选项:
Converter to...:可以选择存放转换文件的目录
Converter to same directory:转换至源文件相同的目录
Converter single file:转换单个文件,不管你选中多少文件,只转换你右击的那个源文件
余下两个和专辑照片有关,没多大用处。
接着是这窗口,选好Encoding preset,ReplayGain processing和DSP processing是转换过程中对源文件的处理,比如DSP processing中的Resampler (PPHS)重采样,这属于比较高级的处理,对于音乐修复,改变音乐风格有很大作用,一般情况不会用到。原汁原味更好,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一下。点OK。
接着它会让你找到lame.exe的目录,领着他们相见。这步操作只需做一次,以后foobar会记住目录,只要你不移动lame.exe,它不会出现第二次。
然后是输出的文件目录,因为我点的是Converter to...不是Converter to same directory,就随便放了,桌面吧。
这个窗口可以看到转换的进度。
Source:源文件目录
Destination:目标目录
Show destination directory when done:结束后自动打开目标目录
About:退出
你会看到转换后的文件名没有被编号?为啥捏?因为开始设置Tool中Converter的Single tracks时,运用了%tracknumber% %title%格式,我转换的APE中并没有tracknumber属性。
因此只要Ctrl+P,将Single tracks的公式改成%converter_index% %title%它就会按照转换的次序编号了。这里自己研究吧~
格式转换部分基本结束。只要是能拖到播放列表正常播放的格式,都能转换。自己变通就行了。
接着介绍一下Components。
按下Ctrl+P,可以看到foobar2000中的组建构成情况,传统名称叫插件。
Masstagger:批量改文件信息插件
ZIP/GZIP reader:允许foobar2000向ZIP压缩包直接读取文件,即不用解压就能播放。
ABX comparator:盲听对比测试,很专业的东西,至少我是听不出有什么差异。
Kernel Streaming Output:核心数据流输出,提高声卡的音质输出的威力。需要手动安装,后文会提到。
ReplayGain Scanner:分析选中歌曲的音量,使其平均化,而不用为忽高忽低调节音量。
Monkey's Audio decoder:APE无损压缩解码器,播放APE不可或缺。
Standard input array:解码器大礼包,常见格式解码器,包括MP3、MP2、Musepack、Ogg Vorbis、WAV、AIFF、VOC、AU以及SND。
Default User Interface:自定义界面。
Standard DSP array:数位讯号处理器大礼包,包括Advanced Limiter(高级限制器)、Convert 5.1 to stereo(转换5.1声道为立体声)、Convert mono to stereo(转换单声道为立体声)、Convert stereo to 4 channels(转换立体声为四声道)、Downmix channels to mono(混合多声道转为单声道)、Equalizer(图形等化器,俗称EQ)、Hard -6dB limiter(硬化-6dB限制器)、Move stereo to rear channels(将立体声移至后置声道输出)、Resampler (PPHS)(重采样)、Reverse stereo channels(置换左右声道)。
CD Audio decoder:CD解码器。
RAR reader:允许foobar2000向RAR压缩包直接读取文件,即不用解压就能播放。
Album List:foobar2000专辑数据库列表。
Converter:格式转换器
FLAC decoder:FLAC无损压缩解码器,播放FLAC不可或缺。
当然,还有许多第三方的插件,可以自行添加,只需把DLL文件加入foobar2000目录下的components重起foobar即可。
然后,说说如何让foobar2000发挥出你声卡的最佳效能。如今市面上的声卡都是集成在主板上,芯片大都由Realtek出产,输出的质量大同小异,很少有人会买Creative的高端独立声卡,因为没必要,普通人用用Realtek绝对足够。因此就要在播放器和耳机上下功夫,这也是我为何老要追求Sennheiser HD系列的原因之一。
不过今天的主题还是foobar。
记得刚开始下载的Kernel Streaming吧~到他出场了。
Ctrl+P,到Playback的Output中,把Output device改成KS : SB PCI (KS),因为我的是Creative的独立声卡,可能会有点出入,反正选中KS就是了。
说说Kernel Streaming的好处,选项中的DS是Direct Sound 2.0的简称,是微软内置的音频处理模式,只要装了DirectX(玩游戏的人都知道),就会出现,它比从前的Waveout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,从前2种声音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扬声器中,硬放会提示音频冲突。而XP中这种情况不见了,3-4种声音都能并存,都因采用DS,它能将多种声音通过Windows Mixer进行混合,然后播放出来。这种处理方式在以前的低端CPU中,会大量提升CPU占有率,所以至今才成熟。不过这也有个不好之处,经过Windows Mixer混合过的声音流会自动降频至48khz,使高频率重采样失效。至此,Kernel Streaming出现,它能绕过Windows Mixer,减少失真,直接将音频流输入声卡芯片,并有效降低CPU占有率,让重采样发挥真正的威力。
下面一个叫Buffer length的框,其实就是歌曲预读的量,默认,不用更改。
再往下Output format / postprocessing,这是音频流输出位数设定,这东西比较麻烦,最好是知道自己声卡是什么位数才能正确设置。当然,你也可以一个个选过来,如果出现噪音,则说明不行,调到能正常发声的最高位数。
以上设置完成,需重起foobar才能发挥效能。
这只是优化声音的一小部分,重头在DSP(数字讯号处理器)。
Ctrl+P,Playback,DSP Manager,选中Resampler(PPHS)添加到左边。
选中,然后点Configure selected,Target sampling rate理论上是越高越好,凭自己的CPU能力而定吧~
8000Hz到44100Hz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,上了44100Hz,人耳就比较难分辩,重采样是对音频文件细致的分析,将波谱彻底分解,即使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它也不放过。也许你会说,听不见的干嘛还要它?要知道,耳朵听不见,但并不代表身体就没有影响,高频声波会影响情绪,就是这个道理,只有用重采样放出来的歌曲,才是这首歌真正带给你的感受。追求音质的人,绝不会放弃这片隐形的宝地。
DSP Manager里还有许多DSP供选择,比如Equalizer模式,就是众所周知的EQ模式,有兴趣的自己研究下好了,本人追求原汁原味,一般不用。
声音优化部分基本完成,最后是界面。
这是我最不愿意谈及的部分,因为foobar的自定义界面设定太过自由,随便涂点算了。
Ctrl+P,Display中,User interface module框,这是foobar2000的皮肤插件,由于0.9刚出,新的漂亮皮肤插件还没有跟上。所以只讲官方皮肤插件的用法。
Misc. settings中VBR bitrate updates per second是动态比特率刷新时间,不用去改。
到Display中的Context menu,可以看见一长排列表,这就是在播放列表,右击鼠标时的菜单栏,全部可以自定义!比如我觉得File operations中的Delete file(s)放在菜单栏里不安全,想把它删了,只需这样:
它就消失了,当然添加也很方便:
至于你想把右键菜单搞成啥样,随你高兴。
接着是Display中Default User Interface,这里可以改字体,播放列表文字颜色,播放列表背景颜色等,自己看着办。
Transparency:界面透明度。
Always show notification area icon、Minimize to notification area、Show balloon tooltip on song change都是任务栏图标的一些设置。也是,自己看着办。
Display中的Title formatting是最最麻烦的部分,一大堆函数定义着播放列表、主窗口标题、状态栏、复制命令、小图标提醒的公式。
你可以点右下角Help了解一下所有函数,改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这里就不多介绍了。其实默认的用用也不错。我还是那句话,播放器是用来放,不是用来看的。
Professional基本介绍完了,下面写点Tips:
1、设置好热键,一劳永逸,受益无穷。
2、不要追求华丽外表。
3、双击上图鼠标所指处,可以创建新列表,右击标签,Rename,键入想要名称,多标签歌曲列表可以将歌曲分类,方便管理和播放。
4、Properties是歌曲的标签信息。
5、多选Properties批量修改标签信息,使列表看起来更整齐。
6、资源管理器中,不要双击打开歌曲,用右击,Enqueue in foobar2000。
7、用好Beginner中提到的Library数据库。这是高效的管理手段。
呼~~~~~~~~
总算涂完了,涂了整整一天……截的图都有1.56MB,有成就感,爽~
最后,向那些能用心看完的人,致敬 :)
以上都是对该软件的个人理解,如果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还望之处。
Copyright ila All Rights Reserved.
1 Comments:
�����ˣ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dz�����Ҷ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˸�����ʶ~�ǺǺ�
发表评论
<< Home